回顧2009年的酒店業,格林豪泰是讓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:從“攜格”事件,到“桔子”事件,再到快速擴張、與藝龍結盟、成為首家入駐世博村酒店……格林豪泰似乎始終處在輿論中心。2009年經濟型酒店風生水起,格林豪泰實現逆勢擴張除了資本從容之外,其以消費者為主的營銷策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兩年蟄伏之后再舉擴張大旗
經過了2007和2008年的蟄伏期之后,2009年下半年,格林豪泰再次進入擴張階段。其董事長兼CEO徐曙光表示“2010年我們的計劃是使店面的總數達到600家。”統計顯示,至2009年12月底,格林豪泰酒店總數約達420家,共覆蓋全國101個城市,其中開業酒店達200家。格林豪泰方面表示,2009年基本完成了“凈增200家”的計劃,只是這其中除了金融危機的影響,在發展過程中也陸續有一些籌備和在建的酒店因不達標而被淘汰,因此,總數未能實現500家。
2008年初,徐曙光率先推出了經濟型連鎖酒店“市場泡沫論”,稱這個領域的市場泡沫已經達三成。“業界已有經營者和風險投資者的不理性,使中國經濟型連鎖酒店行業存在泡沫。一旦泡沫過多,整個行業必將面臨更大風險的惡性循環。”徐曙光直言,“我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,才能避免泡沫造成的不良影響。”人們擔心格林豪泰如此激進的擴張,是否又將使經濟型連鎖酒店這種業態,恢復到2007年、2008年的泡沫狀態。對此,徐曙光稱這是“大勢所趨”。
2009年,格林豪泰集團酒店入住率實現85%,2007年和2008年的數據分別是70%和80%。
“攜格之爭”:經濟型酒店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客源渠道
“攜格之爭”揭開了酒店供應商與渠道商之間首次公開化的矛盾。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戴斌指出,攜程作為渠道商,在事實上已形成了相對壟斷,他希望更多的渠道商能夠進一步成長,給供應商、成長型企業提供更多的選擇;并希望運營商規模能夠繼續做大。戴斌表示,從國際酒店發展的情況來看,酒店集團、特別是經濟型酒店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客源渠道,從生產范圍來講,酒店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客源渠道,其生命線就等于交給了第三方。
“攜格事件”之后,格林豪泰數十家酒店與攜程的合作終止。此后不久,徐曙光表示,“通過攜程的這部分客戶不來了,可以通過其它方式補回來,可以提高服務,加大營銷,提高管理。有很多酒店不用它,照樣做的很好”。話雖如此,但2009年11月,格林豪泰還是宣布與藝龍結盟,從集團層面以每個酒店為單位與對方達成全面合作。在藝龍旅行網預訂格林豪泰所有酒店的客房均可享受其會員價格,突破了此前酒店與在線中介渠道商以單體酒店簽約代銷的形式。有觀點認為,這是“攜格事件”后,格林豪泰為補充攜程的缺口而采取的應對策略。
會員制是格林豪泰實現收入穩定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
評價一個酒店經營管理是否優良,不能單純從經濟角度來看,而是要分別觀察酒店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,有形資產包括酒店的硬件建設和各類服務產品,無形資產包括企業品牌價值和顧客心理定勢。因此,在酒店的現實經營中,客源是一個尖銳又現實的問題。如何保證客源是多數酒店都在思考的問題。
“我們花在客人的促銷回饋上的額度達幾千萬”,徐曙光稱,格林豪泰每年的廣告費,只有三四百萬,“與其做廣告,做市場,不如貨真價實地回饋客人。”格林豪泰北京方莊店店長馮大海也稱,實行會員制及會員人數的增加,是格林豪泰經濟型連鎖酒店實現收入穩定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據馮大海介紹,目前格林豪泰方莊店的入住率達到了80%,這其中50%到60%的客人是酒店會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