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春節黃金周,海南旅游急速升溫。備受爭議的三亞酒店“逢假日必漲”現象非但沒有得到遏制,反而越漲越離譜,“萬元一晚”成為普遍現象。海南省旅游委的調查顯示,三亞酒店房價最高的竟達12萬元每晚。(新華網2月22日)
海南要建國際旅游島,三亞酒店要賺大錢,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大好事,筆者決不會因為自己“游不起”而心存嫉妒。不過,且不說是一個概念尚未成型的國際旅游島,就是再怎么牛氣沖天的國際旅游勝地,也總得以吸引游客為第一要務吧?春節黃金周,三亞一些酒店臨期跳漲甚至不惜撕毀事先跟顧客簽好的預定合同,不僅大大敗壞了酒店經營和旅游業的行規,還讓絕大多數國人只能徒然抒發望島之嘆。據業內人士稱,很多游客都覺得三亞酒店價格太高,“有不少人改變了春節來三亞度假的計劃,寧愿選擇新馬泰的出國游。”
高價酒店不只是嚇走國內游客,有資料顯示,世界唯一號稱七星級的迪拜帆船酒店,高級套房預訂均價折合人民幣18568元,而這個數字僅與三亞的五星級酒店的普通海景套房的房價相當。三亞那些貴達每晚12萬元的房間,比起迪拜七星酒店的高級套房,其服務水準究竟好在哪里,軟硬件設施到底優在何處?
一個以“萬元一晚”為追求的城市,我們只看到牛氣沖天;一個要建國際旅游島的省份,我們尚未看到熱忱歡迎海內外游客的得力舉措。隨著春節黃金周的結束和公款旅游掣肘重重,海南國際旅游島如何突破旅游淡季,三亞酒店如何走出高臺跳水乃至唱空城計的宿命,不能不令人深思。
海南開發史上不乏“熱脹冷縮”的教訓,旺季“萬元一晚”的一哄而起與淡季一落千丈的對比,不由得令人想起極具海南特色的“爛尾”一詞。雖然旅游總有淡季旺季之分,但貴的時候貴得要死,冷清時又一片“爛尾”景象,終究與“國際旅游”的應有追求和市場經濟應該有的規制相去甚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