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旅游業界,導游沒有固定工資,收入靠提成,接團后先行“墊付”,只有等旅行團旅游結束后才能結算出收入,這樣做可能賺錢,也可能賠本,如果游客買東西很少,這個團就白做了,反之則可以持平或有贏利。因此,最直接的結果就是,惡性競爭產生了,于是有零團費,甚至負團費。對此,云南旅游業運用標準化作為監管手段,整體提升云南旅游質量,目前,云南省的旅游業生態正逐步向好,標準化的管理,合理有序的競爭正在形成。
面對二次創業 管理部門出手
云南是旅游大省,要成為旅游強省,必得有一些“殺手锏”。云南旅游市場很大,情況千差萬別,如果管理部門去為產品定價,實施“指導價”,很可能是費力不討好;“強行”干預導游的分配方式,完全由政府調節,表面看會很好,但全部都要管也是不可能的。經反復求證和實踐,政府部門收起了“看得見的手”,讓“看不見的手”來調控旅游市場,旅游業的價格在市場的調節下開始趨于合理。此時,政府管理部門以積極的方式,開始實施合理標準化的運作,“看得見的手”以穩健的方式開始對市場施壓,這是一種有效而合理的管理方式,目的是為了改變以往的惡性競爭方式,讓游客得實惠和快樂,讓經營者有利可圖。
2007年起,云南省旅游管理部門出臺一系列新文件,對行業管理進一步加強。2008年,云南省又下發了一個綜合整治意見《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省旅游市場綜合整治工作的意見》,主要是:打擊零負團費,打擊不合理掛靠現象,逐步將導游與旅行社的返利公對公化,實施無障礙旅游。這個文件堪稱治理“潛規則”的綱領性文件,對改善業界生態環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從2009年到現在,相關政策一直在貫徹執行。今年5月,國家的新政策頒布,新的修改后的《旅行社管理條例》出臺,這是一項可操作性較強的法規,依法依規管理的同時,管理部門找到了一些相應的可控的方法,雙管齊下,兩只手開始發揮作用,市場開始一步步向好。今年,管理部門推出一個新方法,通過競標的方式,推出16大旅行社,這些旅行社均為業內翹楚,在云南省內頗有些影響,多有好的口碑。管理部門深知,在旅游行業內口碑的極端重要性,如果有一個旅游者到云南來,云南的旅行社沒有服務好,他身邊會有呈幾何級數量的人說不是,反之亦然。管理部門對這16家旅游公司給予政策扶持,從行業內打造云南旅游新形象。
灰色收入淡出 零負團被根除
云南省旅游、國稅、地稅、財政四部門聯合下發《實施公對公傭金的意見》,由云南省旅游局等單位配合。依照有關法律法規,把企業與企業的傭金收入和支出納入財務管理,并如實入賬,同時要分類制定返還比例的最高限制。建立公開公平的導游人員薪酬管理機制,由旅行社明確導游人員的勞動報酬和傭金分配比例,并納入企業財務核算進行規范管理。在實行上述措施以后,對導游人員和駕駛人員私拿及消費場所私授回扣等行為要進行查處。導游的收入分為3個部分,一是底工資,二是帶團補貼,三是服務質量費和傭金。云南省旅游局新的旅游合同規定的內容杜絕了零負費方式,比如規定每天購物不能超過一次,定好每次進店的時間長度,購物的次數等,如有不合理不按合同規定的做法,游客可以投訴。
管理部門今后還將加大查處力度,對違規操作的旅游企業實施嚴格管理,今年還成立了新的標準化管理,將對旅游酒店設星級管理的成功經驗應用于行業管理中,目前云南省旅游標準化管理辦公室已制定出《導游服務標準》和旅游購物等級劃分標準》兩項地方性法規,正在制定的有《旅行社質量等級標準》。目前,云南旅游業走向七統一,標準化管理已成定式,云南旅游的二次創業有了可行的保障。(中國質量報)